总投资4418亿元,上海15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

152个项目、总投资额超过4400亿元!3月31日,一批规模空前的重大产业项目采用线下+“云上”签约的形式落地上海。与之配套的26个特色产业园和60平方公里的产业新空间也正式亮相。

 

 

企业扎根上海信心更加坚定

 

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,让中外企业更加坚定了深耕中国市场、扎根上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,提高了各类企业的集聚度、活跃度和感受度。此次15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落地上海,无疑是最好例证。

 

细数签约的项目,含金量十足。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紫光展锐,计划将企业上市总部落户张江,开展5G及下一代通信技术研发;商汤科技拟在临港建设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,一期建成5000个机柜、中长期建成1万个机柜,届时将成为全球领先的算力平台;中国最大医疗器械供应商之一的威高集团,计划在宝山打造威高上海医疗产业园,通过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,推动形成“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”的集聚效应和发展优势;腾讯与松江合作,共同打造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产业基地,将以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为全社会提供云计算服务。

 

上海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、研发中心最为集聚的中国内地城市,此次签约的外资项目中,设立地区总部等“增能”项目超过20个。

 

“从公司长远规划来看,我们始终看好中国。”参加现场签约的日邮物流(中国)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杉冈正宽说,全球疫情让物流供应链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,“此次受母公司委托,拟在上海设立管理型公司中国地区总部,这将有助于整合集团资源,提升管理能级,更好开拓市场。”

 

德国TÜV莱茵上海公司执行董事陆勋海表示,作为上海市政府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,此次追加投资1000余万元,将在上海设立全球首家第三方无人值守智能实验室和VR(虚拟现实)检测实验室,以及除德国总部外的全球第一个创新空间。

 

作为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的“前沿阵地”和新零售的“竞技场”,上海依然具有强大磁力。山姆会员商店宣布将在外高桥新发展园区开设旗舰店,预计2021年开业。罗森(中国)受疫情影响,便利店营业额平均下降40%,但日本总部仍决定在华增资2908万美元。“疫情期间,罗森线上销售得到很大提升,外卖销售比例提高,相信这块业务将是增长点。”罗森中国地区总裁三宅示修说。

 

复工复产招商引资“两翼齐飞”

 

当前,上海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。数据显示,全市规上工业、重大工程、外资行业、外贸行业等领域已基本全部复工,菜市场、科普基地、银行保险机构、生产性服务业、建筑工地、家政服务、便利店、游戏游艺、网吧等领域复工率超过90%。

 

一手抓当前企业复工达产,一手抓长远新动能培育。上海在疫情期间精心谋划、全力打造的这场稳经济、稳投资、稳信心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,是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生动注解。

 

上海还全力加速推进已签约重大产业项目建设,展示“上海效率”,刷新“上海速度”。当天,上海有46个、总投资386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,在全市各区和重点产业园区集中开工启动,包括闵行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、浦东利勃海尔总部基地、嘉定捷氢科技燃料电池项目、金山朗格智能机器人产业园、宝山赛赫智能研发生产基地、奉贤联博军民融合产业园等。

 

刚刚开工的“达闼新镇”——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期,总投资35.6亿元,拟在闵行区建立世界顶尖的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,研发、生产智能柔性执行器和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。达闼机器人董事长汪兵表示,有信心也有能力在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打造“上海牌”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高端制造基地,领先布局下一个千亿级产业。

 

借力加快推进5G、大数据、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东风,上海市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行动,“化危为机”,着力补短板、拉长板,促投资、拉消费,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形成新经济发展动能。截至2019年底,上海已累计建成超过1.6万个5G宏基站,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,今年的目标是累计建成超过3万个5G基站。

 

“新载体”“小空间”展现大能量

一次性拿出60平方公里新经济空间,上海再次向外界传递强烈信号:哪怕是寸土寸金,但“好项目不缺土地,好产业不缺空间”。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,这批新经济空间在形态上,将从“平方”变“立方”,制造+服务+研发深度融合,承载能级更高,更具弹性。同时,也要围绕“四个论英雄”,不断挖掘产业用地潜力,把存量变流量,促存量转增量,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、着力提升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。

 

与新经济空间同时出炉的还有26个面积在3—5平方公里特色产业园区。这批“小而美”的园区产业定位鲜明,瞄准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航空航天、新材料、智能制造六大核心产业领域,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。吴金城表示,这些空间在布局上也更显紧凑,将全力通过做生态、优配套、强服务,主动拥抱高端前沿产业优质项目,有效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显示度。

 

比如,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内共有项目51个,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,目标到2025年以智能传感器为核心的智能硬件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;金山碳谷绿湾产业园重点打造生产制造、研发检测为一体化的专业化工新材料基地,发展形成节能环保、绿色材料和生物医药三业并举、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“3+1”产业格局。